《中國材料進展》與中國知網(wǎng),于2019年3月簽署了 CAJ-N 網(wǎng)絡首發(fā)學術期刊合作出版協(xié)議 。按照協(xié)議,《中國材料進展》采取 “錄用定稿網(wǎng)絡首發(fā)” 的出版方式,稿件一經(jīng)錄用,經(jīng)編輯審核后,即上傳知網(wǎng)。以期加快文章的傳播和引用,加快成果交流。以下是近期已經(jīng)實施網(wǎng)絡首發(fā)的錄用稿件,供讀者先睹為快。本列表為2023年第一期,后期會及時更新,敬請關注:
68、纖維素的酯化改性
——盧江琴1,2,劉斐1,黃駿成1,那海寧1,朱錦1
(1.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浙江省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納米科學技術學院)
67、熱處理對電子束選區(qū)熔化成形Ti2AlNb合金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李會霞1,車倩穎1,賀衛(wèi)衛(wèi)1,2向長淑1,2程康康1,王宇1
(1. 西安賽隆金屬材料有限責任公司2.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金屬多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66、3003AL-H14薄壁微小通道扁管波形沖壓成形尺寸對截面變形的作用規(guī)律
——程傳峰1,金明2,王項如1,朱英霞3,程一峰3,盤朝奉4,王園3
(1. 安徽新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 安徽環(huán)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 江蘇大學機械工程學院4. 江蘇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
65、靜磁場輔助金屬增材制造技術研究進展
——杜大帆1,董安平1,祝國梁1,雷力明2,孫寶德1
(1.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市先進高溫材料及其精密成形重點實驗室???? 2. 中國航發(fā)上海商用航空發(fā)動機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64、油水分離用纖維素基多孔復合材料研究現(xiàn)狀
——周紅娟1,師文釗1,陸少鋒1,劉瑾姝1,2,馬超群1,張曼妍1,崔杉杉1,蘇國鑫1
(1. 西安工程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 2. 西北工業(yè)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63、MatCloud-QE:基于云原生理念的高通量第一性原理計算程序包
——楊小渝1,2,3,郝德博3,舒城3,許立芳3,梁亞男3,馬新杰3
(1.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wǎng)絡信息中心?? 2. 中國科學院大學?? 3. 北京邁高材云科技有限公司)
62、基于起皺發(fā)生的銅鈦雙金屬復合管小半徑繞彎成形極限研究
——萬苗苗,朱英霞,陳蓉,涂文斌
(江蘇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61、1235鋁合金冷加工過程中組織演變研究
——余黨會,王生寧,劉建興
(酒鋼集團甘肅東興鋁業(yè)有限公司鋁業(yè)研究院)
60、鋁合金在海洋環(huán)境中的應力腐蝕機理研究進展
——展旭和1,王海龍2,3,丁小明2,3,張?zhí)煲?,高林星,5劉超4
(1. 國家高速列車青島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 ?2. 中國航發(fā)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3. 航材國創(chuàng)(青島)高鐵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4. 北京科技大學新材料技術研究院? 5. 上海無線電設備研究所)
59、流體微探力學性能高通量表征方法
——趙雷1,劉佳1,任群2,楊麗3,王輝2,沈學靜2,賈云海2,王海舟1,2
(1. 鋼鐵研究總院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 2. 鋼研納克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金屬材料表征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3.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數(shù)字化研發(fā)中心)
58、熱電發(fā)電器件的研究與應用進展
——宗毓東,李鴻冰,丁其軍,李霞,韓文佳
(齊魯工業(yè)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生物基材料與綠色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
57、冷藏箱絕熱材料的研究進展
——李承東1,張婷2,劉青松1,張桂華1,林良良1
(1. 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合成與生物膠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 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無錫交通分院)
56、浸沒于液體中鈦酸鋇微球(n>2)的納米成像
——李文新1,周佩珩1,鄧龍江1,洪明輝2
(1. 電子科技大學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 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
55、耐候鋼在輸電線路桿塔中的應用與研究進展
——曾尚武1,黃耀2,郭曉宏3,陳紅衛(wèi)4,萬曉5,張旭6,李光5
(1. 冶金工業(yè)信息標準研究院? 2.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3. 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 4. 河鋼集團鋼研總院? 5. 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6. 首鋼技術研究院)
54、光催化抗菌劑在醫(yī)用抗菌方面的應用進展
——李媛1,2,韓玲玨1,王玥1,李鵬輝1,張?zhí)?,2
(1. 武漢理工大學化學化工與生命科學學院???? 2. 武漢理工大學三亞科教創(chuàng)新園)
53、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界面結構表征與調控
——蔣仁輝1,李佩1,孟琪1,李雷1,趙培麗1,賈雙鳳1,鄭赫1,2,3,王建波1
(1.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顯微鏡中心人工微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高等研究院??? 2. 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3. 武漢大學深圳研究院)
52、表面錸離子印跡聚合物載體研究進展
——黃宗朋,沈裕軍,彭俊,周小舟,蔡云卓,沈凌暢
(長沙礦冶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51、FeMnAlNi系超彈性合金的研究進展
——汪必琛,崔燁,連宏凱,王勝江,吳廣傳,張中武
(哈爾濱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中國材料進展》雜志社?? ?整理